
前天战友聚会,57人实到22人,有人当面告诉我:以后别再组织聚会
作者:肖寒先生
图片:来源于网络,侵删
我是在1982年的时候入伍,当了13年兵,最后因为父母身体原因选择转业到家乡。几十年的时间过去,我已经成了一名老人,再有两个月就要退休了,可以享受儿孙之乐。但对我而言,并不想这么早就歇息,反而想着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,可妻子一直在阻挠,在她眼里,这么多年来,除了忙工作,似乎陪伴她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,如今退休了,应该多陪陪她。
每次战友聚会,妻子都是不情愿的,在她看来,人与人之间的交际,无需大张旗鼓,只需要简简单单即可。
可能是因为我有个人魅力,在退休后这些年,很多战友和我保持着联系,到近几年,我们战友聚会最高峰的时候达到57人,本着只要能到就一定会到的原则,战友们也都信守承诺,然而大家也都上了年纪,有些人也不愿意凑热闹,以前是五年聚一次,现在基本上每年正月都会和战友们见一面,毕竟在这个年纪,见一面就少一次。
这次聚会,依旧通知了57人,但实际到场的人,仅仅22人。
其实当时我心里有些不开心,觉得自己现在的能力已经不足以让战友们信服,还觉得战友们说话不算数。
饭店是在我们县城最好的那家,24人的桌子,还空出来两个位置,大家在新年伊始之际,互道祝福,有的人一年也见不到一次,所以很珍惜这次见面机会。吃吃喝喝,看着大家脸上都很开心,我也就打消了心中的猜想,觉得在正月天,大家也都在忙着走亲戚,可以原谅那些没有到场的战友。
但在饭后离开时,郭子正把我叫住,告诉了我一句话:“以后别再组织聚会。”
这句话说得让我感到莫名其妙,因为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,到底是得罪了郭子正,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,本想问个究竟,但郭子正说完头也不回地就走了。
这句话让我一晚上没有睡着,妻子走亲戚没有回家,儿子去了岳父家,大正月天只有我一个人守着冰冷的房间,辗转反侧,思来想去,从开始通知战友们到今天聚会结束,百思不得其解。
然而我想到在通知战友们聚会的消息发布后,就有一些人没有回复,有些人也只是说了一句“尽可能到场”的敷衍话,也有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回应过一句。
其实事先我和战友们一一打过电话,没有人拒绝,也没有人完全保证过,我想着大家都图个开心,我们这一代人讲究情分,这么多年的战友情,每个人都会很珍惜。并且这些年,我也没少帮助战友们,比如和我经常来往的王泉。
王泉和我是同乡,比我小五岁,我们的父母辈也是认识的,但他们家的光景过得并不好,王泉是一个很老实的人,是一名装潢工人,要不是我妻子帮忙,可能他到三十岁都娶不到媳妇,也许是因为这层关系,我们两家的来往也比较密切。
对于王泉,我是很坦诚地对待,他也是一个知恩必报的人,逢年过节,必来家里做客,他总说一句话:“你是我的贵人,也是我的好大哥,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的恩情。”
话虽说得有些让人听着不现实,但这么多年来,一直都是这么做的,王泉只当了几年义务兵,所以没有固定的工作,之后就外出打工学了装潢,这是苦力活,但王泉是实在人,不抽烟也不喝酒,但他是一个诚实的人,所以并不缺朋友。所以每次战友聚会,王泉都很拥护我的号召,这也是我非常感动的地方。
第二天早上,我给王泉打电话,想和他一起吃个饭,王泉距离我家三四公里的路程,一溜烟的工夫就来到我家,他进门的时候提着大袋小包的东西,本想客气,但我太清楚王泉的性格。
简单做了几道菜,和王泉在闲聊的时候,想得知王泉是怎么想的。
“说实话,现在每个人压力都很大,再者也不一定都有时间,大家年纪都不小了,又要工作,又要照顾孙子,有的还得为子女奋斗,都不容易,年年聚会,并不是好的选择,再者每次1000元,并非大家乐意的。今年22人,明年可能就会更少,你不提,等着战友们提,愿意来的就自发地组织一下,不愿意的就当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。”
王泉的话,让我明白郭子正为什么对我那么讲话了,是啊,郭子正已经是两个孙子的爷爷,他每天很忙,既要接送孩子上下学,还要上班,难得的休息时间,肯定不想被打扰,这一切,都是我欠考虑,并不怪罪战友们。
人都是会疲倦的,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,甚至是情谊上也会如此,三年五年不聚一次,可能还有一种“一日不见如隔三秋”的感觉,但是年年聚会,真的打乱了战友们的生活节奏。
最主要的一点就是,我们这些战友,并不是同一年去当兵的,跨度在五年内,意味着最大的和最小的战友,有着将近十岁甚至更大的跨度,思维也不在一起,每个人的生活也过得不一样,答案知道了,也就释然了。
